要事第一 First Thing First
Posted on 06. Apr, 2011 by Marvin Nala in China
政治承诺应在《议定书》讨论中成为首要议程
中国在《议定书》特设工作组第十六次会议 第一次接触小组会议上的发言
黄惠康 博士
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特别代表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
2011年4月6日 泰国曼谷
我今天本不觉得会有这些问题,但听到各种声音后,我得到了这个结论。
我们认为,有三个很重要的问题,必须要首先讨论:
1. 我们在什么位置?什么是基础?
- 有些代表的思维,仍停留在坎昆,说明他们的态度与坎昆并没有改变。
- 坎昆是个进程。我们的讨论应该建立在《坎昆协议》之上。在这之前大家可以有自己的意见,但我们在坎昆已经到成了共识。
- 对于我们而言,很明确,我们的讨论应该建立在《坎昆协议》上。
- 《协议》有两个关键点:承诺期间没有间隔;附件一国家必须提高雄心,
2. 《京都议定书》确定的责任,是没有条件的还是没有条件的?
- 有些代表说,他们将是否履行责任,要建立在其他条件上。这是绝对错误的,是显然违背公约和议定书的。
- 非常明确,附件一国家在《京都议定书》中明确的责任是无条件性的。
- 如果有些国家拒绝继续的话,就不要带着条件谈了。直接明确你们的政治意图,不要让我们在这里浪费时间。
3. 《京都议定书》与第二承诺期的关系。
- 有些代表告诉我们,我们不会继续第二承诺期。
- 但事实是,没有第二承诺期,第三承诺期是没有意义的。
- 同样非常明确的是,没有第二承诺期,就不会有未来的承诺了,《议定书》就没有意义了。
因此我们坚定认为,政治承诺第一,技术问题第二。
如果没有政治承诺,所有技术问题都是没有意义的。
—————————————————————————————————————————-
如同黄惠康老师本人所言,谈判经过二十年后,已经进入了”深水区“。中国在KP的轨道上,表示更明确和强硬的立场,才能在之后的非正式闭门磋商中,获得比较好的谈判位置。
但显然,政治承诺并不是这么容易取得的,而在其他几个发展中国家的发言中,我们似乎可以嗅到集团已经做好持续作战的准备。比如,持续施压但暗示在LCA等问题上的灵活立场。在波恩会议上,获得关键国家在《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上的意见转变。然后再继续谈KP的资金、技术转让等问题。
欢迎关注下一篇重点分析《议定书》未来的文章。
Negotiator Tracker - Marvin Nala
那拉荣泰,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专业。和多数中国学生一样,他从小热衷环保,并坚信个人细小的努力。2006,他和高中环保社的朋友们开展了校内垃圾回收等十余项活动。2010年6月,他加入COP16中国青年团,和大家开展了“我对你说”等相关宣传活动。后赴天津和墨西哥坎昆,近距离观摩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以青年视角撰写评论,并积极参与中美青年系列交流活动。他同时担任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YCAN)项目部国际联络员。
Read more of Marvin's posts here.
Follow Marvin on twitter @callmemar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