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6th December 2010

12.10坎昆收尾日记

Posted on 11. Dec, 2010 by amilyyang in China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杨爱伦关于坎昆联合国气候大会闭幕的评论: “坎昆会议救了联合国气候谈判,但还救不了全球气候。” “大会在一片对多边气候谈判前景的质疑声中开始,各国政府用实际成果证明了我们是可以通过合作,达成全球共识的。继去年的哥本哈根大会之后,国际气候谈判气氛持续低迷。坎昆大会取得的进展难能可贵,将信心重新带回了气候谈判桌上,为明年在南非召开的德班大会奠定了的基础。” “坎昆大会在成立全球绿色气候基金、技术转让、森林保护、提高数据透明度等议题上取得了进展。但在另一些关键问题上却未能实现突破——京都议定书依然前途不明,发达国家减排目标过低,气候资金的真正落实,等等。全球气候合作现在从哥本哈根的瓦砾上艰难的迈出了一步,但离达成有效的气候保护协议还有一大段波折长路要走。” “如果不是因为美国、日本和俄罗斯的负面影响,坎昆大会可能可以取得更多的成绩。日本和俄罗斯在《京都议定书》延续这个问题上设置障碍,使得《议定书》的未来悬而未决。美国作为对气候变化问题负最大责任的国家,却在国际谈判中继续扮演着最不负责任的角色,弱化了坎昆大会在各个方面的成果,给气候拯救之路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 早4:40 写完MEMO,爬上大巴。据说在月宫里,各高层部长彻夜会议,为了10日达成结果。开始期待。 早5:00 发车。 早6:10 发现在车上睡过头,在最后一站下车,爬上大巴。 早7:20 回到宿舍,睡。 早8:30 醒。上大巴到边会中心MESSE。 早9:30 发AAN文 专访(下)http://adoptanegotiator.org/category/china/ 早10:00 大会 只听到主席说 “no objiction, it is so decided” 很多遍,好像是对这两周谈判的一些决议做确定(原谅我,真的不知也)。 午 1点。下定决心吃一顿会场里的自助。因为选的便宜的,是在室外。才惊觉,两周都没有发现会场外是泳池+自助。 午 3点。大会。突然想起想约一个法学老师。求助,约到。同时听说LCA 草案出来,众人正在哄抢。图为哄抢完毕…… 下午 4点 UNEP法律顾问访问。4:30 结束,发现KP草案出来,长队等待。见到蓝衣的Christiana. 出门,YOUNGO的青年和平示威者在示威超时30分钟后,被联合国警卫强行用大巴带出了会场,甚至还有记者被推上大巴。青年从1开始齐数数直到21000,代表今年与气候有关的死亡人数。心里突然沉了。鼻子酸酸。 继续写访问回顾。 下午6点 澳大利亚Tracker在大会里,见证了他历经的最好的COP一幕:主席宣布LCA和KP草案都已出来,喜极而泣。全场鼓掌欢呼,与早上灰暗的消极预示对比。 晚7点,坐在MAYA楼下TRACKER的大本营,写日志,下草案,等8点大会。 8:15 会场 大会仍未开始. 8:15,大会还未开始。 9点,大会试图开始。主席讲话时,全场起立鼓掌,口哨声此起彼伏。一度感人。主席将双臂交叉在胸前。到处是欢呼和鼓掌的人。 突然门外响起了凄厉的“HELP!!!”刚刚要坐下的人群又站了起来,声音来自于门口。因为开始试图限制入场人数,保安甚至将玻利维亚代表团挡在了门外(玻利维亚的角色很重,在大会后发表了严厉的谴责声明)。大会中断半小时。 历经30分钟的无序和混乱,9点半,再度开始。主席宣布开始的时候,人群再一次起立欢呼。身处其中,鼻子时不时发酸。 玻利维亚代表首先发言。反对。“我有三点原因要发言。” “首先,上一次非正式磋商会议要求发言没有被主席允许,尽管我很早就提出了申请。” “刚刚为了进会场,差点被守门人挤死,即使我明确表明了自己是谈判图案图团长。除了我,还有其他国家也遭受了同样的待遇。代表这些国家表示对这种待遇不满。” “法律定性:谈判草案,需要代表们达成共识。如果要达成导言中指出的正式会议上各方给予授权,仍然希望墨西哥和主席你努力。” “这份文件没有反应玻利维亚的谈判观点,关键确实。希望你能让大会逐条重新讨论。” “《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没有被保障。直说会继续。并没有阐述数据。没有像《京都议定书》一样明确承诺,减排总数额。” [...]

An interview with Dr.Rama,UNEP explaining UNFCCC, legal form and so on. Record coming soon.

Posted on 11. Dec, 2010 by amilyyang in China

An interview with Dr.Rama from UNEP, explaining about UNFCCC, legal form and so on. Record coming soon. When talking about UNFCCC, Dr. Rama mentioned that it is not the UNFCCC or the Secretary to blame or focus concerning COP15, but rather the countries making the process. When we were about to finishe the interview, we [...]

专访外交部气候谈判特别代表黄惠康博士(下)

Posted on 10. Dec, 2010 by amilyyang in China

12月10日,Moon Palace(大会主会场)里,早上的大会继续开着。黄惠康博士就坐在会场的中国代表团席位上。 (背景旁白:大会有开放会议opening meeting 和闭门会议closed meeting之分,一般带黄色牌子的NGO观察员可以参加开放会议。会场用一条黑带子隔开,前面是有桌子有牌子有电的代表团位子,后面是只有小凳子的观察员席位。如图) 早上的会议,从10点到现在还都是各国环境保护机构和部门宣读呼吁和主张。——大会主席规定,每个人发言不能超过2分钟——超时麦自动呛声。 昨晚11点的时候,看到黄惠康代表在大会上对于台湾所做的声明——在下午的访问中,我的一个疑惑就是,为什么经常听到“台湾”这两个字在会场上空飘扬。 Q4:在高层部长会议上,帕劳总统提出台湾的绿色经济发展良好,帕劳和台湾进行了良好的合作。在前天的大会上,也听到有岛国提议‘台湾应当被列入正式观察员参加大会,比如已经是世卫组织的正式观察员,台湾有必要被列入大会席位中。” 问题:台湾问题为什么会在气候变化会议上提出?有什么特别之处么?对于台湾运行良好的绿色经济,大陆是否有学习或合作? A4:事实上,台湾问题在大会上一共有5次提出,今晚我们将在大会作出统一郑重回应。不仅仅在气候会议上,台湾一直在做“拓展国际空间”的努力,特别是新兴的“民用航空”和“气候变化”领域。目前和台湾有邦交的国家还有几十个,所以仍然时常能听到这样的呼声。但是,一定是要坚持“一个中国”,任何试图“一中一共”的说法都绝对不能接受。 至于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我们欢迎一切探讨合作,但一定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 Q5:气候变化从最早讨论科学基础和灾害,到现在已经囊括了科技,资金,减缓基金,知识产权这样庞大的体系,UNFCCC也似乎没有办法驾驭这些非常细节和实际的问题——有学者建议改成WTO法体系或是改联合国谈判为双边或多变磋商。您怎么样看待UNFCCC的未来? A5:WTO法和气候变化领域邮件啥,但更多的是不同。贸易注重的还是私人和市场的关系,可以用法律来强制调控。但是气候变化谈判更多的还是国家的政治,不能像私人行为一样交由私法来控制。比如,不同维度地区人为了取暖所消耗的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是显然不同的,如果强行划定一条线,不仅仅是不公平,更是不可行的。WTO法也是历经了长时间的演变和讨论才到达今天的地步,同样也会是气候变化法。 ——我是专访和群访的分割线———— 在专访后,黄惠康博士和中国青年团+美国青年进行了非常深入浅出的讨论——我听过的最清晰概括抓重点的气候变化知识概括——建议小白们一起背诵之~(文字整理:杨岩岩,王怡婷) 黄副团长首先为大家讲述了他作为谈判专员对气候变化国际问题的看法:气候问题是个科学事实,它是本世纪人类共同面对的最大问题,它的产生主要因为人类的活动。他以“一个核心、两大阵营、三股主要力量、四个矛盾、五个核心议题”进行了概括。 ——一个核心是发展问题,即气候变化的核心实质是各国的发展。 ——两大阵营即南北两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三股主要力量是欧盟及小岛屿国家,美国和伞形集团,广大发展中国家。欧盟积极原因有三:绿色的民意基础、绿色经济转型走在世界的前列、希望通过气候变化问题增强其世界领导力。小岛屿国家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因为它影响的不只是发展,而是国家存亡,从马尔代夫前两天象征性的在水下庆祝国庆即有此意。美国和伞形集团因为国内传统的重能源的生产结构和国内高碳的生活模式,不得不对气候变化有战略性的、利益性的导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大国中国因为经济的迅速成长伴随了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而因此也成为了个别发达国家在推卸道义责任、历史责任、法律责任进行减排、适应的条件和借口,为了有更多发展空间发展中国家对问题尤为关注。 ——四个矛盾:南南矛盾,发展中国家间矛盾;南北矛盾;北北矛盾;大国间的矛盾,如中美之间。 ——五个核心议题:共同目标,减排,适应,资金,技术。 共同的长期目标包括温度上升几度(大家一直在2度还是1.5度间进行徘徊,小岛当然希望1.5度,其他国家的想法是达到2度再说,现已定为2度),二氧化碳浓度(以2度为计算,二氧化碳浓度为450ppm),峰值在哪年达到等。 减排是重中之重,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必须要先发展才能减排,吃饱肚子才能谈低碳模式,但我们不会走发达国家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老路。 适应问题主要对待的是发展中国家,他们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受害者,而对这个问题的适应来自森林、土地等各个方面,如REDD+,LULUCF。 资金和技术都是和能力建设相联系,这是发达国家应该承担的对发展中国家的帮助。 随后青年团团员问了三个问题请黄副团长进行解答: 1、 中美之间最大的共识和矛盾所在? 黄:中美之间的最大共识是气候变化问题上大家都要有所作为,在透明度的问题上我国和美国已达成政治上的共识,美国应实行MRV原则,具有法律的义务;发展中国家接受了资金和技术的,用MRV,没有接受的,像中国,实行ISA原则,不受法律的约束。但双方在具体实行的细节上需要更多的谈论。 2、 如何处理政府与媒体的关系? 黄:我们和媒体本着透明、公开、包容的原则进行互动,我们非常重视媒体的作用。媒体对民众意识的唤醒、沟通社会政府、在为谈判注入推力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我们要和媒体有良好的互动,即达到一种balance,媒体不要为了新闻去报道,更不能为了新闻眼做失实的报告。在这还有个技术问题,就是双方在沟通的途中会遇到翻译对语义、语气等方面的不精确出现的问题。 3、 民间团体、尤其是青年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主要作用? 黄:我是高度评价民间社会、尤其是青年人积极参加气候变化的行动。青年人是祖国的明天,生命在繁衍中延续下去,我们能留给后代的不是洋房轿车,而是一个很好的生态生存环境。在这方面有两个重要工作要做,一是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明白生态是最好的资源。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很好的低碳生活方式,通过青年或者民间团体的作用推广到全社会,那地球的环境会越来越适宜生存。第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是科技创新,若青年一代能开发出新的资源比如电动轿车,这是一场从工业革命到生态革命的转变,这才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出路。

专访外交部气候谈判特别代表黄惠康博士(上)

Posted on 09. Dec, 2010 by amilyyang in China

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黄惠康博士,非常耐心的接受了我近一小时的专访——到现在,都觉得像坎昆的阳光一样美好的不真实。 专访中,黄惠康特别代表详细解答了中国在基础四国,发展中国家阵营的立场,ICA,台湾问题,《京都议定书》走向,路透社事件等。限于篇幅,本篇选取了中国在基础四国,发展中国家阵营的立场,ICA和《京都议定书》三个问题解读。对于其他问题的解答,请关注米粒最新文章。。 一 中国在基础四国,发展中国家阵营的立场 米粒:中国在基础四国和G77+中国集团中的不同位置,是否有领导者角色,印度会否因为提出ICA等较积极举措赢得领导地位? 黄:首先讲BASIC——基础四国。这并不是正式的组织或者阵营,而是立场情况相似的巴西(B),南非(South Africa), 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四国统称。这四个国家地位平等,并不存在“领导者”。 再看G77+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阵营,G77的历史追溯到气候变化谈判之前,有它本身的历史和格局。在气候变化谈判中,中国和发展中国家是朋友,属于同一阵营。 二 印度提出的ICA文本,透明度问题 米粒:对于印度提出的ICA文本,中国和其他基础四国,G77阵营态度如何,那些“2%,1%,0.5%”的数字应当如何解读? 黄:印度提出的ICA文本,要考虑的是“透明度”的问题。《京都议定书》是透明度的来源,是强制性法律义务。MRV,即“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其中核查才是核心,“法律没有核查就像没有牙齿。”针对的首先是发达国家资金和减排的核查。对于发展中国家,《议定书》规定了接受国际援助减排的部分需要接受三可,但是国内自主减排的部分不需要接受。这是MRV的定义。 现在谈判关键有两部分:原则问题,也就是政治问题;细节问题,也就是技术问题。 关于原则问题,主要是美国等是否接受MRV,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如果接受ICA,必须遵循ICA的本质:尊重主权,非侵入性和非惩罚性。ICA的关键是信息共享和互相帮助,而非控制核查。在原则问题上,现在中美等达成了一致。 而印度提出的1%,美国提出的0.5%,则是技术也就是细节问题。这个百分数意在能是多少国家纳入被约束范围。中国并不涉及这一争议——无论1%还是0.5%,中国都在框架内。 目前关于ICA或MRV问题的争议: 1)美国将透明度和资金等问题挂钩,试图使用政治游戏。——对中国其实并没有影响,中国愿意讨论透明度。 2)ICA的框架局限:ICA来源于2009年的哥本哈根协定。而现今仍然有几十个国家没有签订,也就导致这些国家不会同意ICA。同时,排放量较低国家也对此有争议。比如0.5%和1%之间的国家。 展望:坎昆会议达成对于原则问题的公式,细节问题留待南非——且必须明确,MRV和ICA必须同时讨论,保持平衡。 三 《京都议定书》 米粒:坎昆会议面临的很大困难是对《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能否达成问题。包括日本在内的几个国家不愿意继续。中国目前的姿态(不要求具体数据,只要求承诺继续)会否带来“空壳协议”?会议还有两天,您对于会议结果如何预期? 黄:《议定书》是唯一对发达国家减排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也是坎昆大会成败的关键因素。能否让附件一国家承诺继续签订《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至关重要。至于具体的内容,我们可以继续商讨。就像我们说的“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议定书》第二阶段就是这只关键的老虎。 《专访——下篇》将继续台湾问题,路透社报道的法律文本问题和UNFCCC是否能够成为解决气候谈判的框架,有无必要引入WTO法等其他解决机制问题。欢迎和米粒儿一起关注! 24小时~离坎昆大会闭幕,还有24小时。

冲刺——48小时倒计时

Posted on 09. Dec, 2010 by amilyyang in China

据小道消息》》》今晚所有部长都不眠不休,讨论草案——预计会给坎昆有成效的交待。 好消息。是个好消息。 如果你问12月8日发生了什么——部长们继续在开会,出了新的KP,LCA草案(请见《草案》一文),在森林保护、适应气候变化、技术转让以及资金支持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对于《哥本哈根协议》发达国家筹措300亿美元快速启动资金的问题,有了一些进展。《京都议定书》仍然在讨论,日本态度仍然强硬今天上午11点多,西班牙的环境部长ROSA AGUILA在坎昆宣布:西班牙政府支持欧盟将2020年与1990年相比的减排目标从20%提高到30%。会场的压力还集中在对于日本拒绝《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不满,外加英国部长被谣传要回国参加教育费投票而离开谈判的活动施压。 8日,从开幕至今整整10天,每天都淹没在各种术语,国家阵营,新出的文本,小道消息,游行活动中,我已经觉得喘不气起来。更何况,当日复一日,整理今天的文章内容的时候,发现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学习者,摸不到谈判的核心——今天遇到了代表团里的学长,告诉我,只有有了经验了,真正谈判了,才懂每个词背后的意思。要不然,就得像我似的,拼命记了满满一屏幕笔记,却看不出矛盾焦点在哪里。当谈判仍在进行的时候,我开始寻找,希望的声音。 聚焦回中国,中国代表团今日的发言: “中国是人口众多,面临发展挑战的发展中国家,拥有改变增长方式的机遇。中国将坚持可持续发展,在过去20年里,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中,中国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哥本哈根协定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治信任,我们呼吁,《公约》是谈判的基础,在坎昆,要取得平衡的协定,可持续发展,对于科技,减排,透明度的进程。发达国家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自己和技术支持及能力建设合作。” “《京都议定书》缔约方必须努力对第二承诺期达成合意,发展中国家也有必要做出承诺。” Emm~正如上文所说,小白觉得,有朝一日,能听懂谈判的时候,也许再听大会,会觉得无比过瘾——WTO法老师讲,她现在看厚厚的案例,都觉得像武林高手过招一样,无比精彩——知道哪里是问题的关键,哪个环节能够有协商的空间,哪个环节是某一方的死穴。——基础是,掌握了所有问题的关键。 显然的,更多的学习才能到达那个境界。 于是,我回看同辈们,想知道他们如何应对这令人沮丧的状况。 中午在MESSE(NGO展区和边会去,离主谈判会场15分钟大巴),来了一场有意思的赛跑:中国青年和美国青年身穿代表各自国家的T恤,跑过代表年份的纸牌,旁白讲述两国各自的低碳减排等措施,比较两国谁将在气候变化努力上取得成功。“中美青年共享未来,清洁能源竞跑”。 烈日下,活动办得很成功。这次会场活动,是中国青年团和美国青年一系列交流活动的一部分。之前,还有一次工作坊,建立了双语博客,并将在9号进行第二次工作坊。和谈判进程或许一样艰难,在交流意见时,经常出现争执和误解:”share action的目标,也从由caroline撰写的极端强势的美国青年对于奥巴马的具体目标、中国对胡锦涛的具体目标,转变为美国青年对奥巴马的具体目标和中国青年对中国政府和温和期望,转变为美国青年和中国青年一起,期望美国国会和中国谈判团对于新能源政策可以做出更多积极努力、让美国跟随中国步伐进一步发展新能源,让中美更加重视如同青年合作一般的在气候变化领域的领导力!当然,我们的草稿已经修改到了10几个版本,但只要思考在继续,我们的完善就将继续!——CICI” 看着同伴们在烈日下努力合作,想要发出呼吁和声音,对比会场里的缓慢进程,确实不是滋味。 这两天会场里另一个热点词汇,是“Article 6”,《框架公约》中对于教育,培训和公众意识的规定:在国家一级并酌情在次区域和区域一级,根据国家法律和规定,并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促进和便利,在国际一级,酌情利用现有的机构,在下列领域进行合作并促进:(一)编写和交换有关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教育及提高公众意识的材料;和(二)拟订和实施教育和培训计划,包括加强国内机构和交流或借调人员来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培训这方面的专家。 毫无疑问,这一条无比重要——当会场里的谈判者将希望寄托于来年的南非会议时,我也不得不将听懂全部会议,摸清门道的希望,寄托于大会结束后。事实上,在汪洋里淹没了这么些天,确实有些沮丧了。 48小时。据说大会可能会推迟闭幕——前些日子进程太缓慢了。 TCKTCKTCK,时间仍然在走着。你的,我的,不停留的。

康熙来了之高层部长会议开始

Posted on 08. Dec, 2010 by amilyyang in China

亲爱滴读者大人: 坎昆会议分为两周:第一周,讨论出“草案”,供第二周大驾光临的各国高层部长讨论。 在第一周,媒体和NGO里都疯狂流传着“墨西哥文本”——草案应当是由大会讨论出结果,以体现联合国宪章中“平等”的原则。而在去年哥本哈根,闹得沸沸扬扬的“丹麦文本”,就是主办国丹麦试图私下起草一份文本,空降之让其他国家讨论签署。——“透明进程”由此成为各国代表和NGO对于大会进程的关注议题。而在坎昆,1号发布了LCA文本(《长期联络工作组》)4号发布了KP(《京都议定书》)的文本。虽然各方对于文本内容褒贬不一,但是所谓秘密文本的说法,就此灭失。也为各国的气候大BOSS在第二周内达成合意铺了基础。 康熙来了之有本奏朝 今天下午的高层部长会议开幕式上,联合国大BOSS秘书长潘基文强调:“就是现在,不能再等。” 要了解大BOSS们,气候谈判不仅仅是以国家作为单个个体,立场和政策相近的国家会结成团体,发出同样的声音以获得集体力量。重要的组群包括G77+China,发展中国家阵营;伞形集团 Umbrella Group包括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最不发达国家阵营等。 开幕式之后是COP大会,也就是《公约》缔约方大会。各个群体都有代表发言: (关于发言,是有个顺序的:首先恭喜主席当选;感谢墨西哥政府的组织;然后开始表达自己代表的阵营的观点:粗听都是一样,细听就能发现不同。所以虽然长,但是逐字逐句读,真的是会有发现的。米粒努力记录下了全文,就麻烦读者大人瞅一瞅) 太平洋和小岛屿国家:受到气候变化威胁,积极发展绿色经济 发言人:帕劳总统 帕劳正在遭受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世界不可以把气候变化仅仅当做闲谈的话题,而要重视。 事实上,导致气候变化的国家却是受到气候变化最小的国家,希望各国所发出的声音不受到忽视,世界必须听取呼声。 帕劳积极发展绿色经济——连机场的路灯都是太阳能的。 插入:当帕劳总统说:“台湾是最积极的伙伴,对帕劳进行了帮助——台湾也是岛屿,易受影响,请有良心的人士效仿台湾”时,心头顿时升起复杂情感——台湾的“金钱外交”顿时涌上心头。且听到台湾二字在这么高规格的会议上飘荡,谁说气候变化会议没有政治~~~每个人心里,都有政治的小乌云在飘啊飘啊飘~风中有朵政治的云,一朵政治的云~ 肯尼亚总理:敦促快速行动,资金 “一迈进大门,就能感受到绝望的气氛,在哥本哈根历经了从期待到失望的过程。而今天的坎昆,人们好像已经放弃了这种期待。” “但是我们要停止互相指责,我们都应该拜托束缚我们的氛围,为了挽救我们的未来而妥协。在哥本哈根,我们对于不民主的进程和不能确定目标而不满。我们说有300亿美元,1000万到2012。但是从那以来,我们都是缓慢前进。300亿中只有2%落实了,是欺骗。40亿都用于缓解,且是贷款而非援助。需要确认300亿快轨筹资是追加的,至少一半是用于适应的,重要的在于建立透明,可检测机制,迅速提供承诺的资源。在巴黎奥斯陆进程中已经取得了进展。” 肯尼亚-法国建议:建立清洁能源伙伴关系。调动筹资,创造分配可再生能源,使得供电率在2030年达到100%。“法国新的生态部长和我将在明天的发布会宣布细节。这次大会已经陷入泥潭,我们都有责任。发达国家要为工业时代带来的大气中温室气体负责。” “大的新生经济体也要复杂,光谴责过去不能解决问题。世界要求他们承担起符合当今现实的责任。” “最脆弱的经济体:光叫苦无法解决他们的问题。我们也对自己破坏森林负责。呼吁自力更生的精神。” “主席,我们希望沿用双轨的办法,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需要有协议签订LCA(长期合作)和有法律约束力的全面的协定。现在讨论《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很难。为了避免空白,需要把KP问题留到新的协议签订解决。 第三个关键成果,气候基金,每年一千万美元美元,2020年前实现 MRV 现有体制中,责任分散在不同公约中。1972建立的环境署,任务和财政从那已经被大大削弱。需要建立单一的监督环境机构。应该有符合全面地位的联合国组织的授权,需要建立在内罗毕。 肯尼亚4个月前颁布了最民主进步的新宪法之一。宪法规定了保护环境(人权法一部分,森林不少于10%)。 “山不能动,但是人是能动的。希望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也门水资源环境部长 代表77+China,发展中国家阵营 强调谈判双轨制LCA/KP的平衡得到尊重,且每一轨的细节都需要保证平衡。无论坎昆成果如何,不能损害实现一个全面的有雄心的有法律约束力(我知道这三个词很怪~但是是坎昆会议的期望关键词,读者大人请麻烦强记下)的结果。 《京都议定书》核心目标:确定《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有雄心量化的附件一核心国减排目标。 完成授权任务——确保附件一国减排和第一第二承诺期中的空白不出现 需要对适应拿出结果,是坎昆成功的基础,发达国家工业时期的历史排放需要作出有雄心的减排承诺,需要给出附加资源。 成功对于77+中国来说,是唯一的结果。发达国家需要拿出数据来。我们强调的是,建立新的气候变化基金。适应应当和减缓需要同样优先。执行的框架,人员,机制。能力建设对于发展中缔约方来说十分必要。加强发展中国家在各方面的目标。 保证大会进程透明,在《公约》框架下处理多边问题。 伞状国家集团发言——《公约》主导,绝口不谈KP 代表:加拿大 澳大利亚 美国 新西兰 哈萨克斯坦 哥本哈根协定下 加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很多所要解决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需要尊重去年的成果的平衡,发达国家表明将采取措施达到目标。发展中国家承诺将采取措施,不管从目标还是措施角度,认为他们提出的目标已经超出了2012年。 “我们应当建立气候变化的基金 法中中国家适应和缓解提供基金 REDD+基金” 愿意在适应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以上表明《公约》是有效的。不要影响这样的成果,涉及到,减缓,透明,要用国际努力。已经取得进展 需要的是更具体的成果。 欧盟发言——愿意考虑《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同意2°,一揽子平衡方案 康妮(去年大会主席):不能两手空空离开坎昆 我们在过去两年内调动了大众对于这一紧迫问题的认识。看着这美丽的沙滩 如果我们什么都没达成,我们如何离开坎昆?还有72小时。 [...]

Youth:幼稚or有志?

Posted on 07. Dec, 2010 by amilyyang in China

对于米粒童鞋而言,今天是非常艰难的一天——与上一周理解充满了专业术语,谈判进程的压力不同,今天的压力,来自“青年”这个身份——充满热情和潜力,却缺乏知识和技巧。面对如此庞大复杂的国际谈判,从“惊慌失措”到“从容淡定”,实在是比灰姑娘的故事更需要努力和鼓励的过程。 成长的烦恼 腾讯专题今天的头条是讲述中国残疾农民捐助坎昆大会的事,结尾却是:“陈竭毕生之力,把所有的积蓄拿出来,捐给政府和联合国机构,捐给自身的诉求都毫不明晰的青年团,所托非人OR无可托付?” 起源于,原本应该在气候村的陈法庆的个人展台帮忙看展台的青年,没有在媒体采访的时候在展台上。另一家NGO占据了展台,并分发材料——于是记者就有了青年团不靠谱,陈花了冤枉钱的评论。——在头版头条,作为特稿。 毫无疑问,如此具有导向性和批判性的文章,在青年团内部引起了讨论(委屈,愤怒,伤心?)——该如何对待。是发表正式反对声明,表明对整件事实的立场;还是软性回击,暂时避免正面冲突? 受到批评这件事,并非新鲜。——从哥本哈根,青年团第一次组建开始,就收到各种正面的善意的提醒和旁敲侧击的攻击。 “你们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现场,在家看新闻不就行了?”“你们的参会能抵消自己的碳排放么?” 因为我们在成长。因为, 历经两届COP,我才能理解,为什么有些前辈说,第一次COP就是个打酱油——对于整个体系的理解和认识,并非看资料或是问问题就能解决。气候变化这个领域如此之专业而复杂,甚至没有一本简单全面的手册可以作为指导。 在这样的进程中,“是否相信气候变化”是一道坎;“相信气候变化,愿意继续关注”,又是一道坎;“我想了解这个领域,特别是……”也是一道坎。 加入青年团的,所付出的承诺不仅仅在于在期末考试就要来临,或是工作年终考评就要到来之时离开学校和单位两周,更在于,在之前的8月开始,整整3个月的学习和交流——自我组织。从培训低调到培训嘉宾,每周至少一次会议。风雨无阻,以致我周日自动缺省为工作日。 正因付出如此之多,对于评论和结果,也分外重视——我们不是只有一次的团体活动。明年还有南非。除了南非,气候变化中,总需要中国青年的声音。 COP15第一支中国青年团的组织者Shane曾说,激励他发起和坚持青年团的原因在于,气候会议上一直缺少中国青年的声音——他想改变这一切。 在4个月内,带领40位中国青年筹资,培训,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事实证明,在足够的努力和鼓励下,这支团成形,行动,汇报,并且延续了。 我深信,如上所述报道,是记者的视角,个人选择的权利——只是想提醒,没有谁不曾年轻过,而简简单单的几句话,鼓励或排挤——就会让年轻的身影走向不同的岔路。 大龄女青年的再出发——“铁娘子”边会 短发短发短发短发短发,长发。6位坎昆会议的主席主席主席主席主席主席齐齐坐镇——“气候变化铁娘子论坛”。好吧,“铁娘子”是我翻的。毫无疑问的,是这六位确实是一水的女BOSS,掌管着坎昆会议的进程。 “女性在气候变化领域里,确实获得了一定的地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避免不了柴米油盐的困扰。如何面对社会歧视或是不平等?” 哥本哈根大会主席,康妮,用最简单的语言,提醒着我最初的动力: 康妮:“我们为什么不在家准备圣诞?We want to make a difference.长久以来,一直反感用“make a difference”来标榜自己领导力的人。可是当康妮说出来的时候,眼泪一下就出来。我们都起源于简答的信念,并为之努力。“大会的语言如此枯燥而复杂,离开会场,没有人会理解到底是堆什么东西——我们需要变革。” “几年前,在大会上几乎没有女性的声音,而现在,突然的,我们拥有了如此之多的权利。权利并非凭空而降。” When you want something, ask a man; When u want something done, ask a woman. 所谓努力和积累。 我很希望知道,到底要做什么,才能修炼到台上6位女BOSS的段数——从惊慌失措的黄毛丫头,到淡定从容的BOSS。 今天是个特别有挑战性的日子。上一周的许多整理还没结束,草案仍然还在学习中,各国代表团的负责人纷纷来到坎昆——即将有更多事情发生。 但是,今天的博客,只能是关于青年。因为,时刻不敢忘记,自己的身份——背负着“China Youth”的头衔,这样高压的成长,借助的,也许是气候变化这个平台。更多的,仍然是个人的成长——不管如何,鼓励和沟通,都比排挤和断言来的好——对于谈判,也是一样。

草案:会否有一天,你我在其间?

Posted on 05. Dec, 2010 by amilyyang in China

亲爱的们: 如果你读到了这里,那么,鞠躬感谢。 这一周来,谢谢你陪我,能每天看一点或严肃认真,或活泼有趣的米粒文。因为知道有你相陪,所以不敢辜负。——花了很久才明白,不需要强求自己像专家或学者——如果你需要的是分析和理论,一定不会这么麻烦跑来看我。每天努力听会,努力看资料,希望在了解进程的基础上,能讲出好故事。 这一周里,在场内人看来,也许波澜起伏——地球之大,却又哪里会关注这尺寸之间的事? 今天,最重要的,是出了新的草案。(啥?见下面撒~) 在看草案的同时,也问自己,会不会有一天,成为草案的促成者,或是守卫者? 2点睡觉,4点起床——如果不是为了气候会议,我绝不对自己这么折腾。——子午觉才是女生保养皮肤的王道。而且,据说,我还有沉甸甸的一份作业得做。 气候变化这事情,到底和我们有嘛关系?如果不是学习环境科学或者气候变化的,为什么要关注这样的进程? 我试着问了问同学,得到的答案有如下各种版本: 问:搞气候变化的是些什么人? ——他们在灰机上灰来灰去开会,在火车上奔来奔去开会,在汽车上睡来睡去开会,在自行车上颠来颠去开会,他们在gmail上开鸟语及中文会议,在skype上升级为联合国会议;或许除了开会,最纠结的就是今天是不是多用了一双方便筷子和多用水刷了一次杯子;——来自赛男同学。 ——我总觉得他们头发上会长草;移动的空气清新机;小时候长草的娃娃;他们会不会经常自己做梦变成女娲,补臭氧空洞。——戴安娜同学。 事实上,我也无法分清“环保”和“气候变化”。之所以关注这个议题,完全是因为缘分。因为特别想在20岁的时候见到小时候的童话偶像安徒生,报名参加了去年的歌本哈根气候会议,受到一些人事的震撼,觉得,不能就这么轻易转身,才在大三最关键的时候,继续参加青年团。 ——我曾以为,只是萍水相逢。——或者,这只是个政客的游戏,我不过是个路人。 作为一个法学学生,课程有的时候会很无聊。突然碰到一个特别给力的老师,讲WTO法。她曾经在美国的律所代理美国诉中国的WTO案,深刻觉得,当年举国欢庆的WTO入关,真正的文本里面充满了法律陷阱,今天,和以后,都将给中国带来恶果。——“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WTO里很多协定,都是不平等条约——谈判的时候,代表团里,没有几个特别懂国际法的。很多核心词,翻成中文看,给个意见再翻译成英文谈,这样的条款,怎么能不出问题!” “中国太缺人了,我真希望把你们培养出来,将来代表中国。”(比如“中国音像制品案”,中国请国外所做的抗辩就是,电影是一种“service”,而不是”goods”——用这样的文字游戏来挑战国际最高水平的法官,结果当然是败得一塌涂地。——我不敢想象,如果同样的情形,将来就在我身边发生。) 在分析案例的时候,这种感觉尤为明显——那些平凡简单用最基本的词汇和最简单的语法组成的字句,一个一个如同电影片头冲击到眼前,背后闪过中国的一个又一个行业,都面临着危机。而这种危机不断的发射源,正是我们当初签订的协议。 老师上课常讲的一句话,就是“我看到这种情况,真的想哭。” 这种感觉,我终于能想象了。一直以为,气候变化就是一环保的事情,和随手关灯垃圾分类是一样一样的,稍微定睛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作为一个法学生,我居然身在造法的过程中。UNFCCC(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中的“Convention”这个词,不是白加的。《公约》由序言及26条正文组成。这是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 为什么叫COP16?­——1992年谈判开始,1994年正式生效。每年都有一次缔约方大会,今年2010是第16词,因此是COP16。 由UNFCCC的”Framework”框架性,基本都是例如“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样概括性的原则,没有具体的施行措施——97年的COP3在京都通过了《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的“Protocol”,议定书,是对框架性公约的补充条款,设定各国二氧化碳的排放。《议定书》在05年生效,和COP一样,年度一会COM。所以,我们在会场会看到COP16/COM6的字样。第一期到2012年结束,规定在结束前7年开始讨论第二承诺期的事。 (关于坎昆究竟在干啥,其实是个挺复杂的事情——并不是只有COP16。去年在歌本哈根,贝拉中心里,到处都是COP16的标,中国抗议忽略了COM/CMP,也就是《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大会还找了贴纸重新加上。 COP和MOP大会每年都会讨论30个左右的议题,它们被分成了政策和科技两大部分,分别由执行附属机构(SBI)和科技咨询附属机构(SBSTA)负责。这两个附属机构相当于“谈判机器”,每年都要开几次会,坎昆大会是第33次。事实上,SBI和SBSTA才是坎昆大会的主角,代表们的唇枪舌剑大都发生在SBI和SBSTA会议中。它们是坎昆的第三、四个会议。 《京都议定书》第3.9条规定必须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结束7年前开始谈判第二承诺期的减排指标,于是在2003年举行的蒙特利尔COP11/MOP1大会上专门设立了“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AWG-KP)。这项谈判进行了3年,才终于在2007年底召开的巴厘岛COP13/MOP3大会上通过了《巴厘路线图》。这份曾经让环保人士激动不已的文件并不是此次谈判的最终结果,而只是为下一步谈判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计划而已!其结果就是又增加了一个“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AWG-LCA),目的在于把发展中国家纳入到减排大军中来。从此,气候谈判又增加了两个大会,今年的坎昆会议是AWG-KP的第15次会议,以及AWG-LCA的第13次会议。它们是坎昆的第五、六个会议。(来源:袁越博客《坎昆到底要开多少会》)。) “Text”,也就是“草案”,是谈判讨论的基础。需要讨论的内容,被一个一个方括号括着,等待讨论和填空。——额滴神涅,去年我只觉得如此无聊,一堆领导人在一起和小括号较劲,还搞得满城风雨——这些小括号里,绝不仅仅是句式变换或是词汇提升以避免重复。——将来落实下来,都是真金白银的国家利益,国家政策。 这也就是为什么,“Text”这个词,会牵扯无数人的神经,让这些淡定的国家领导人谈判官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拉锯磨枪,会后还要开媒体吹风会NGO吹风会加以辅助。 哥本哈根会议上,拉锯战一直没有成果,期间流传出“丹麦文本(主席国丹麦预先“自制”了大会最终谈判文本,撇开联合国多边谈判机制,只与少数发达国家沟通。这份“丹麦文本”遭媒体曝光后流产。),饱受质疑。在大会最后一天早上3点,突然发出一份文本,要求在不到半天的时间里讨论并做出选择。这就是《哥本哈根》协定。这样的突袭,面临着“不透明”的职责。在坎昆的前几天,各国代表发言时,都提出要提出透明度,不能重复哥本哈根。 昨天,也就是12月4日,是颇为重要的一天:一度风传墨西哥要重蹈丹麦政府覆辙,私下出一份“墨西哥文本”的小道消息终于被正主儿出来灭了。——下午两点,邮箱里就开始欢乐的蹦着“New LCA text is out”的消息和各大NGO组织对其的评论。 这份草案的正文共分五部分,分别是长期合作的共同愿景;加强适应行动;加强缓解行动;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以及最后审评。草案长达33页,和上一版本大致持平。(现在是5日早上6:00,码字2360的时候,邮箱里又欢乐的跳出了“New KP text on web”的邮件。) 3点大会开始讨论——最容易出新闻的地方。因为联合国赋予每个成员平等的地位,各国都有权利说话——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下一句会说什么,何况他人。玻利维亚等发展中国家代表在发言中强调坚持《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要求发达国家履行责任。除此之外,大都标准而标准。尽管如此,会议仍然开了4个小时。 附:对文本的评论 绿色和平组织资深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李雁: 这份草案虽然经过各国代表协商,但仍不具备充分的法律效力,有可能最终被废弃。 在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这两部分里,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谈判文本,其他可供选择的条款不再列入,意味着这两项内容可能在本次大会中达成协议。 其他部分,草案显示各方依然有分歧存在,一些分歧很明显。在缓解行动部分,新草案分别详细说明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缔约方适合本国的缓解承诺或行动。但几个备选条款之间差别较大。 在资金问题上,目前也依然存在争论焦点,例如是否建立一个新机构管理资金,还是委托世界银行管理资金。一些国家反对世界银行插手其中。各个发达国家每年具体出多少钱、钱到帐后如何具体分配,都是比较棘手的问题。 外界多数分析认为,这份草案总体上反映了目前谈判的进展情况,其积极的一面应该得到肯定。但其中反映出各方分歧,依然无法回避。 如你所知,今天周日。11.29-12.04 这几天的准备,都体现在了草案里。 [...]

Be the change u want to see//IPCC Chair 帕乔里

Posted on 04. Dec, 2010 by amilyyang in China

你也许还记得2009年气候门(Climate Gate)——距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还有72小时开幕时,爆出了“东英吉利大学”电脑被黑客入侵,大量邮件和数据表明这些学者有意修改或忽略一些数据,使研究成果倾向于支持气候变化的新闻。气候怀疑论者找到了证据,在全球范围内宣传者对与气候变化的质疑,也给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蒙上了阴影。气候门削弱了IPCC的公信力和气候变化的可信度全球变暖是不可靠的…… (IPCC: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最重要的组织之一。IPCC是一个对政治保持中立的组织,1988年由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组建,参与者是来自150多个国家的2500多名科学家。每次撰写评估报告时,组织旗下的科学家们将先提供建议、拟定草案,最终由各国政府代表决定如何行动。) IPCC的主席帕乔里(Rajendra Pachauri),是个神奇的人物。如果你在谷歌上稍作搜索,就会发现令人困惑的数据和报道。正如对于气候变化是否真实存在,或是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到底是否严重的讨论一样,对于帕乔里的评论也确实充满争议: 白加黑 白: 印度塔塔能源研究院的院长,经济学家,在美国任教,同时也为世界银行工作,是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的顾问之一。2002年当选为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主席,今年9月再次连任,主持由100多个国家代表出席的会议。 他领导的IPCC和阿尔·戈尔一起摘取了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从不评选年度人物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为他破例,把他评为2007年度新闻人物。 为减少碳排放量,他只使用环保布袋,他坚持“少吃肉、多吃蔬菜,多骑自行车”。 诗歌是他探究自己的另一种方式。1991年,50岁的帕乔里和女儿合作出版了诗集《心情与沉思》,“里面描写了平原、旅途中的车站、我的困惑和爱。 他说,“为了实现未来十七年内全球碳排放总量减少20%的目标,全球都应该向‘低碳社会’转变。 黑: “喜马拉雅冰川2035年消失”?IPCC先前公布一份全球气候变暖报告,指出喜马拉雅冰川可能在2035年完全融化。对此,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最近一再道歉,指出报告数据欠审核,缺斟酌。虽然IPCC已经发表声明为此错误表示遗憾,但是帕乔里拒绝为此断言道歉 帕乔里建议人们乘坐公交车减少污染,但自己有5辆汽车。其中帕乔里使用3辆。帕乔里的家距办公地点其实只有1英里。“汽车排放就不用说了。与其坐汽车行驶500米,不如骑脚踏车或步行。另一个可以改变的生活方式是购物,这也能帮助减轻气候变化的程度。人们只买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不是“看到有卖的”就买。” 一切安好,只是阳光之下,灯光耀眼 看完网络各种不同的言论,我的脑子里就充满了对这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和离家一公里却使用3辆私家车加专用司机的IPCC主席充满了好奇。木有绯闻的名人,那不叫名人,是吧。 帕乔里和中国青年的会面,定在下午3点钟。从1点半开始,我们就为怎么样请教开始了讨论。历经整整一小时,列出了安全靠谱而又稍微不太水的问题(在大会里,各路大人物都在马不停蹄的会见青年啊,NGO的,灰常忙碌,基本属于30分钟一赶场。在这样的情况下,形式意义远远大于实质意义,问的问题也不好太犀利。),如下: 1. How does IPCC organize scientist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 and how do you coordinate their controversial opinions and reach a agreement? ——对于这个问题,帕乔里的回答非常标准,请自行想象。恕不赘言。 2、 I kind of got an impression from the media [...]

我们能不能,不分手——京都爱情故事

Posted on 02. Dec, 2010 by amilyyang in China

“我们能不能,不分手,亲爱的,别走。全世界都让你要我,难道你就不会心痛。”——花儿乐队 “他(美国)不要我(《京都议定书》)了,我自己一个人也没有意思(孤零零的搞《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日本MM向闺蜜俄罗斯和加拿大,哭诉道。然后抹抹泪,爬起来,坚定的说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日本都绝对不会在《京都议定书》的第二阶段承诺任何减排目标”。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13年前,大约在冬季,一份备受祝福的婚约在1997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首次以国际法律文件的形式定量确定了工业化国家排放温室气体的限额。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附件一国家(发达国家和转型国家)和非附件一国家(发展中国家)。附件一国家承担一定的减排承诺,非附件一国家无需承担减排承诺。《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清洁发展机制(CDM,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使附件一国家为完成减排承诺,可以向非附件一国家购买二氧化碳减排量CER。CER由于价格低廉,成为附件一国家的首选。 遗憾的是,这份婚约书,是几年定期滴~他们说:我们相爱,先同居4年,到2012年,看我们相处是否幸福,再谈未来是否如何相守。《京都议定书》对于2012年以后、直到2020年第二承诺期发达国家如何减排的问题,各国一直未能达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 看上去挺美是吧~但是你知道哒,试婚这种东西,一般都是浮云啊浮云。但求一心人,白首永不离才是王道。承诺这种东西,多层保障总是好的,这也为啥那枚小石头总能卖的这么贵——一旦拥有&恒久远。 不过莱,所谓一生一世这种东西,不是一纸订婚书就能钉死的。订婚可以退婚,结婚可以离婚,不离不代表不弃。 向左走,向右走 眼看着2012年就要到了,第一承诺期就要到期了,全世界都在替日本MM着急(当然了,着急的不是她)。那一纸小小的KP,能不能载得起她未来的幸福,一直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事实上,整个气候谈判的格局,《京都议定书》一直占着半边天——减排一直是气候谈判最核心的问题,UNFCCC/KP是两个讨论的框架。发展中国家一直坚持,要在《公约》和《议定书》的两个轨道下谈判,要求发达国家线大幅量化减排目标。发达国家则希望绕开《议定书》,只在《公约》下讨论。在哥本哈根,就已经对单轨制还是双轨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一些发达国家提出“双轨制”变为“单轨制”,也就是取消《京都议定书》。后因遭发展中国家强烈反对,未能成功。 但是,由于中、印等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在CDM份额上占大头,又由于这些国家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使得一些发达国家意图把中、印纳入附件一国家,让中印等国承担减排与资金承诺。 向左走: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坚持《京都议定书》,“按照公约、议定书的要求和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发达国家要率先大幅度减排,要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空间。这一点也是我们坚持《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一个根本出发点。”解振华说。 向右走: 日本的理由是《议定书》只覆盖了全球排放量27%的国家,而世界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美、中两国都没有在《议定书》下承诺减排目标。坎昆大会召开之前,日本国内的九大产业联盟已对日本政府联合施压,要求政府反对延续《议定书》。——在昨天和日本《读卖新闻》记者的聊天的时候,她强调了“美国在97年之后就退出了《京都议定书》,何况世界整体都在变化,如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排放都在快速上升,在没有美国中国参与的情况下,日本觉得继续签订第二承诺期是没有意义的。” 化石奖 所谓化石奖:这是大会上最有意思的事情啦~也是唯一的干的越差排名越高的平台。由NGO联盟提名对大会进程造成阻碍的国家,投票选出,在每天晚上,用表演和话剧的形式颁发——还得有人代表自己的国家接受。 态度强硬的日本,因此获得了“化石奖”——NGO(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气候大会期间,颁发给态度僵硬、阻碍气候谈判进程者的奖项。 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中国代表团相关评论 “国际条约,喜欢的就执行、不喜欢的就废除,国际社会、关系哪有稳定可言?”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黄惠康表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是长期国际气候谈判凝聚的共识。如果有的国家借口《议定书》制定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要推倒重来,那是倒行逆施,是发展中国家所不能接受的,也是国际社会不愿看到的。黄惠康指出,《议定书》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必须信守。国际条约,喜欢的就执行、不喜欢的就废除,国际社会、关系哪有稳定可言?而且《议定书》是在日本签订的,日本更应严格遵守。 中国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指出,坎昆会议应明确《京都议定书》关于发达国家第二承诺期的进一步量化减排指标。“这是坎昆会议能不能迈出有意义一步的重要因素。”苏伟说。 解振华指出,发达国家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该为历史的责任承担自己相应的义务,这一点在应对气候变化当中是必须要坚持的。发达国家历史排放多,现在的人均排放还相当大,应该率先采取减缓的行动,在这一点上,希望发达国家起领导的作用。 这个爱情故事如此之纠结而复杂~坎昆会议还有8天,结果会怎么样莱? 米粒儿和你一起等待。

Negotiator Tracker - Amily Yang


Amily Yang

杨馥荣,现就读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自2009年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媒体组员参与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以来,致力于推广气候变化意识,并在2010年发起了”我对你说“图片活动。(意在使大众有机会发声,表达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关切,观点甚至疑问。... 阅读更多»


Read more of Amily's posts here.



PHVsPjxsaT48c3Ryb25nPndvb19hZF9jb250ZW50PC9zdHJvbmc+IC0gZmFsc2U8L2xpPjxsaT48c3Ryb25nPndvb19hZF9jb250ZW50X2Fkc2Vuc2U8L3N0cm9uZz4gLSA8L2xpPjxsaT48c3Ryb25nPndvb19hZF9jb250ZW50X2ltYWdlPC9zdHJvbmc+IC0gaHR0cDovL2Fkb3B0YW5lZ290aWF0b3Iub3JnL3dwLWNvbnRlbnQvd29vX3VwbG9hZHMvNy13YWtldXBfYWRkLnBuZzwvbGk+PGxpPjxzdHJvbmc+d29vX2FkX2NvbnRlbnRfdXJsPC9zdHJvbmc+IC0gaHR0cDovL3d3dy53b290aGVtZXMuY29tPC9saT48bGk+PHN0cm9uZz53b29fYWRfaGVhZGVyPC9zdHJvbmc+IC0gZmFsc2U8L2xpPjxsaT48c3Ryb25nPndvb19hZF9oZWFkZXJfY29kZTwvc3Ryb25nPiAtIDwvbGk+PGxpPjxzdHJvbmc+d29vX2FkX2hlYWRlcl9pbWFnZTwvc3Ryb25nPiAtIGh0dHA6Ly93b290aGVtZXMuY29tL2Fkcy93b290aGVtZXMtNDY4eDYwLTIuZ2lmPC9saT48bGk+PHN0cm9uZz53b29fYWRfaGVhZGVyX3VybDwvc3Ryb25nPiAtIGh0dHA6Ly93d3cud29vdGhlbWVzLmNvbTwvbGk+PGxpPjxzdHJvbmc+d29vX2FkX2xlYWRlcmJvYXJkX2Y8L3N0cm9uZz4gLSB0cnVlPC9saT48bGk+PHN0cm9uZz53b29fYWRfbGVhZGVyYm9hcmRfZl9jb2RlPC9zdHJvbmc+IC0gPC9saT48bGk+PHN0cm9uZz53b29fYWRfbGVhZGVyYm9hcmRfZl9pbWFnZTwvc3Ryb25nPiAtIGh0dHA6Ly9hZG9wdGFuZWdvdGlhdG9yLm9yZy93cC1jb250ZW50L3dvb191cGxvYWRzLzE2LVNjcmVlbl9zaG90XzIwMTAtMDYtMDlfYXRfMS5wbmc8L2xpPjxsaT48c3Ryb25nPndvb19hZF9sZWFkZXJib2FyZF9mX3VybDwvc3Ryb25nPiAtIC8yMDEwLzA2LzA4L2EtbWVudS10by1zZXJ2ZS02LWJpbGxpb24tcGVvcGxlLzwvbGk+PGxpPjxzdHJvbmc+d29vX2Fsc29fc2xpZGVyX2VuYWJsZTwvc3Ryb25nPiAtIHRydWU8L2xpPjxsaT48c3Ryb25nPndvb19hbHNvX3NsaWRlcl9pbWFnZV9kaW1lbnRpb25zX2hlaWdodDwvc3Ryb25nPiAtIDE0NDwvbGk+PGxpPjxzdHJvbmc+d29vX2FsdF9zdHlsZXNoZWV0PC9zdHJvbmc+IC0gZGVmYXVsdC5jc3M8L2xpPjxsaT48c3Ryb25nPndvb19hcmNoaXZlX3BhZ2VfaW1hZ2VfaGVpZ2h0PC9zdHJvbmc+IC0gMjIwPC9saT48bGk+PHN0cm9uZz53b29fYXJjaGl2ZV9wYWdlX2ltYWdlX3dpZHRoPC9zdHJvbmc+IC0gMjAwPC9saT48bGk+PHN0cm9uZz53b29fYXV0b19pbWc8L3N0cm9uZz4gLSB0cnVlPC9saT48bGk+PHN0cm9uZz53b29fY2F0X21lbnU8L3N0cm9uZz4gLSBmYWxzZTwvbGk+PGxpPjxzdHJvbmc+d29vX2NvbnRhY3RfcGFnZV9pZDwvc3Ryb25nPiAtIDwvbGk+PGxpPjxzdHJvbmc+d29vX2N1c3RvbV9jc3M8L3N0cm9uZz4gLSA8L2xpPjxsaT48c3Ryb25nPndvb19jdXN0b21fZmF2aWNvbjwvc3Ryb25nPiAtIGh0dHA6Ly9hZG9wdGFuZWdvdGlhdG9yLm9yZy93cC1jb250ZW50L3dvb191cGxvYWRzLzUtZmF2aWNvbi5qcGc8L2xpPjxsaT48c3Ryb25nPndvb19leGNlcnB0X2VuYWJsZTwvc3Ryb25nPiAtIHRydWU8L2xpPjxsaT48c3Ryb25nPndvb19mZWF0dXJlZF9pbWFnZV9kaW1lbnRpb25zX2hlaWdodDwvc3Ryb25nPiAtIDM3MTwvbGk+PGxpPjxzdHJvbmc+d29vX2ZlYXR1cmVkX3NpZGViYXJfaW1hZ2VfZGltZW50aW9uc19oZWlnaHQ8L3N0cm9uZz4gLSA3ODwvbGk+PGxpPjxzdHJvbmc+d29vX2ZlYXR1cmVkX3RhZzwvc3Ryb25nPiAtIGZlYXR1cmVkPC9saT48bGk+PHN0cm9uZz53b29fZmVhdHVyZWRfdGFnX2Ftb3VudDwvc3Ryb25nPiAtIDM8L2xpPjxsaT48c3Ryb25nPndvb19mZWVkYnVybmVyX3VybDwvc3Ryb25nPiAtIGh0dHA6Ly9mZWVkczIuZmVlZGJ1cm5lci5jb20vYWRvcHRhbmVnb3RpYXRvcjwvbGk+PGxpPjxzdHJvbmc+d29vX2dvb2dsZV9hbmFseXRpY3M8L3N0cm9uZz4gLSA8L2xpPjxsaT48c3Ryb25nPndvb19oaWdobGlnaHRzX3Nob3c8L3N0cm9uZz4gLSBmYWxzZTwvbGk+PGxpPjxzdHJvbmc+d29vX2hpZ2hsaWdodHNfdGFnPC9zdHJvbmc+IC0gaGlnaGxpZ2h0czwvbGk+PGxpPjxzdHJvbmc+d29vX2hpZ2hsaWdodHNfdGFnX2Ftb3VudDwvc3Ryb25nPiAtIDM8L2xpPjxsaT48c3Ryb25nPndvb19oaWdodGxpZ2h0c19pbWFnZV9kaW1lbnRpb25zX2hlaWdodDwvc3Ryb25nPiAtIDc1PC9saT48bGk+PHN0cm9uZz53b29fbG9nbzwvc3Ryb25nPiAtIGh0dHA6Ly9hZG9wdGFuZWdvdGlhdG9yLm9yZy93cC1jb250ZW50L3dvb191cGxvYWRzLzE3LXJlY3QzNzM4LnBuZzwvbGk+PGxpPjxzdHJvbmc+d29vX21hbnVhbDwvc3Ryb25nPiAtIGh0dHA6Ly93d3cud29vdGhlbWVzLmNvbS9zdXBwb3J0L3RoZW1lLWRvY3VtZW50YXRpb24vdGhlLWpvdXJuYWwvPC9saT48bGk+PHN0cm9uZz53b29fbmF2X2V4Y2x1ZGU8L3N0cm9uZz4gLSAzLDQsNSw4LDksMTAsMTIsMTQsMTUsMjEsMjIsMSwyNiwgODEyLCA4MjUsIDg3ODQsIDU3MTAsIDQzNTUsIDg2OSwgOTM4NywgOTc0MiwgMTEyODIsIDExOTksIDExNzMyLCAxMTk3OSwgMTI1Mzg8L2xpPjxsaT48c3Ryb25nPndvb19yZWNlbnRfYXJjaGl2ZXM8L3N0cm9uZz4gLSAjPC9saT48bGk+PHN0cm9uZz53b29fcmVzaXplPC9zdHJvbmc+IC0gdHJ1ZTwvbGk+PGxpPjxzdHJvbmc+d29vX3Nob3J0bmFtZTwvc3Ryb25nPiAtIHdvbzwvbGk+PGxpPjxzdHJvbmc+d29vX3NpbmdsZV9wb3N0X2ltYWdlX2hlaWdodDwvc3Ryb25nPiAtIDM4MDwvbGk+PGxpPjxzdHJvbmc+d29vX3NpbmdsZV9wb3N0X2ltYWdlX3dpZHRoPC9zdHJvbmc+IC0gMjgwPC9saT48bGk+PHN0cm9uZz53b29fc2xpZGVyX2hlYWRpbmc8L3N0cm9uZz4gLSBSZWNlbnQgcG9zdHM8L2xpPjxsaT48c3Ryb25nPndvb190aGVtZW5hbWU8L3N0cm9uZz4gLSBUaGUgSm91cm5hbDwvbGk+PGxpPjxzdHJvbmc+d29vX3VwbG9hZHM8L3N0cm9uZz4gLSBhOjE0OntpOjA7czo2NjoiaHR0cDovL2Fkb3B0YW5lZ290aWF0b3Iub3JnL3dwLWNvbnRlbnQvd29vX3VwbG9hZHMvMTctcmVjdDM3MzgucG5nIjtpOjE7czo4NToiaHR0cDovL2Fkb3B0YW5lZ290aWF0b3Iub3JnL3dwLWNvbnRlbnQvd29vX3VwbG9hZHMvMTYtU2NyZWVuX3Nob3RfMjAxMC0wNi0wOV9hdF8xLnBuZyI7aToyO3M6ODU6Imh0dHA6Ly9hZG9wdGFuZWdvdGlhdG9yLm9yZy93cC1jb250ZW50L3dvb191cGxvYWRzLzE1LVNjcmVlbl9zaG90XzIwMTAtMDYtMDlfYXRfMS5wbmciO2k6MztzOjg1OiJodHRwOi8vYWRvcHRhbmVnb3RpYXRvci5vcmcvd3AtY29udGVudC93b29fdXBsb2Fkcy8xNC1TY3JlZW5fc2hvdF8yMDEwLTA2LTA5X2F0XzEucG5nIjtpOjQ7czo2OToiaHR0cDovL2Fkb3B0YW5lZ290aWF0b3Iub3JnL3dwLWNvbnRlbnQvd29vX3VwbG9hZHMvMTItcmVhbGRlYWxkZWMucG5nIjtpOjU7czo3MDoiaHR0cDovL2Fkb3B0YW5lZ290aWF0b3Iub3JnL3dwLWNvbnRlbnQvd29vX3VwbG9hZHMvMTEtcmVhbGRlYWxsb25nLnBuZyI7aTo2O3M6NjY6Imh0dHA6Ly9hZG9wdGFuZWdvdGlhdG9yLm9yZy93cC1jb250ZW50L3dvb191cGxvYWRzLzEwLXJlYWxkZWFsLnBuZyI7aTo3O3M6NzQ6Imh0dHA6Ly9hZG9wdGFuZWdvdGlhdG9yLm9yZy93cC1jb250ZW50L3dvb191cGxvYWRzLzktMzUwLWJhbm5lci00ODB4NjAuZ2lmIjtpOjg7czo2NjoiaHR0cDovL2Fkb3B0YW5lZ290aWF0b3Iub3JnL3dwLWNvbnRlbnQvd29vX3VwbG9hZHMvOC13YWtldXBhZGQucG5nIjtpOjk7czo2NzoiaHR0cDovL2Fkb3B0YW5lZ290aWF0b3Iub3JnL3dwLWNvbnRlbnQvd29vX3VwbG9hZHMvNy13YWtldXBfYWRkLnBuZyI7aToxMDtzOjc5OiJodHRwOi8vYWRvcHRhbmVnb3RpYXRvci5vcmcvd3AtY29udGVudC93b29fdXBsb2Fkcy82LWFkb3B0bmVnb3RpYXRvci1oZWFkZXIucG5nIjtpOjExO3M6NjQ6Imh0dHA6Ly9hZG9wdGFuZWdvdGlhdG9yLm9yZy93cC1jb250ZW50L3dvb191cGxvYWRzLzUtZmF2aWNvbi5qcGciO2k6MTI7czo2MToiaHR0cDovL2Fkb3B0YW5lZ290aWF0b3Iub3JnL3dwLWNvbnRlbnQvd29vX3VwbG9hZHMvNC1sb2dvLmpwZyI7aToxMztzOjcyOiJodHRwOi8vYWRvcHRhbmVnb3RpYXRvci5vcmcvd3AtY29udGVudC93b29fdXBsb2Fkcy8zLWtiZHJhZnRsb25ndGV4dC5qcGciO308L2xpPjwvd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