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坎昆收尾日记
Posted on 11. Dec, 2010 by amilyyang in China | View Comments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杨爱伦关于坎昆联合国气候大会闭幕的评论:
“坎昆会议救了联合国气候谈判,但还救不了全球气候。”
“大会在一片对多边气候谈判前景的质疑声中开始,各国政府用实际成果证明了我们是可以通过合作,达成全球共识的。继去年的哥本哈根大会之后,国际气候谈判气氛持续低迷。坎昆大会取得的进展难能可贵,将信心重新带回了气候谈判桌上,为明年在南非召开的德班大会奠定了的基础。”
“坎昆大会在成立全球绿色气候基金、技术转让、森林保护、提高数据透明度等议题上取得了进展。但在另一些关键问题上却未能实现突破——京都议定书依然前途不明,发达国家减排目标过低,气候资金的真正落实,等等。全球气候合作现在从哥本哈根的瓦砾上艰难的迈出了一步,但离达成有效的气候保护协议还有一大段波折长路要走。”
“如果不是因为美国、日本和俄罗斯的负面影响,坎昆大会可能可以取得更多的成绩。日本和俄罗斯在《京都议定书》延续这个问题上设置障碍,使得《议定书》的未来悬而未决。美国作为对气候变化问题负最大责任的国家,却在国际谈判中继续扮演着最不负责任的角色,弱化了坎昆大会在各个方面的成果,给气候拯救之路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
早4:40 写完MEMO,爬上大巴。据说在月宫里,各高层部长彻夜会议,为了10日达成结果。开始期待。
早5:00 发车。
早6:10 发现在车上睡过头,在最后一站下车,爬上大巴。
早7:20 回到宿舍,睡。
早8:30 醒。上大巴到边会中心MESSE。
早9:30 发AAN文 专访(下)http://adoptanegotiator.org/category/china/
早10:00 大会 只听到主席说 “no objiction, it is so decided” 很多遍,好像是对这两周谈判的一些决议做确定(原谅我,真的不知也)。
午 1点。下定决心吃一顿会场里的自助。因为选的便宜的,是在室外。才惊觉,两周都没有发现会场外是泳池+自助。
午 3点。大会。突然想起想约一个法学老师。求助,约到。同时听说LCA 草案出来,众人正在哄抢。图为哄抢完毕……
下午 4点 UNEP法律顾问访问。4:30 结束,发现KP草案出来,长队等待。见到蓝衣的Christiana.
出门,YOUNGO的青年和平示威者在示威超时30分钟后,被联合国警卫强行用大巴带出了会场,甚至还有记者被推上大巴。青年从1开始齐数数直到21000,代表今年与气候有关的死亡人数。心里突然沉了。鼻子酸酸。
继续写访问回顾。
下午6点 澳大利亚Tracker在大会里,见证了他历经的最好的COP一幕:主席宣布LCA和KP草案都已出来,喜极而泣。全场鼓掌欢呼,与早上灰暗的消极预示对比。
晚7点,坐在MAYA楼下TRACKER的大本营,写日志,下草案,等8点大会。
8:15,大会还未开始。
9点,大会试图开始。主席讲话时,全场起立鼓掌,口哨声此起彼伏。一度感人。主席将双臂交叉在胸前。到处是欢呼和鼓掌的人。
突然门外响起了凄厉的“HELP!!!”刚刚要坐下的人群又站了起来,声音来自于门口。因为开始试图限制入场人数,保安甚至将玻利维亚代表团挡在了门外(玻利维亚的角色很重,在大会后发表了严厉的谴责声明)。大会中断半小时。
历经30分钟的无序和混乱,9点半,再度开始。主席宣布开始的时候,人群再一次起立欢呼。身处其中,鼻子时不时发酸。
玻利维亚代表首先发言。反对。“我有三点原因要发言。”
“首先,上一次非正式磋商会议要求发言没有被主席允许,尽管我很早就提出了申请。”
“刚刚为了进会场,差点被守门人挤死,即使我明确表明了自己是谈判图案图团长。除了我,还有其他国家也遭受了同样的待遇。代表这些国家表示对这种待遇不满。”
“法律定性:谈判草案,需要代表们达成共识。如果要达成导言中指出的正式会议上各方给予授权,仍然希望墨西哥和主席你努力。”
“这份文件没有反应玻利维亚的谈判观点,关键确实。希望你能让大会逐条重新讨论。”
“《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没有被保障。直说会继续。并没有阐述数据。没有像《京都议定书》一样明确承诺,减排总数额。”
“如果真要想哥本哈根协定一样,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13%-16%,”
“我们不能支持这份草案——
1)这份草案没有确定《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2)允许升温4°,这将带来不可接受的种族灭绝和生态危害。
2) 没有承诺排放交易,清洁发展机制等是否在《议定书》框架下,附件一国家是否批准《议定书》,否则这些机制将不复存在。
玻利维亚无法支持这份支持升温的草案。因气候变化影响的人,每年都有30万丧生。
这份草案应当广泛讨论,接受《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在玻利维亚之后,秘鲁代表哥伦比亚,多米尼亚等发言,表示草案中虽然没有对《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做出明确结果,但是为未来带来了讨论的可能性,支持文本。全场响起了很长很长的掌声。是个好兆头。
其他国发言。
韩国支持。
瑞典支持。
尼加拉瓜支持。
也门支持。
澳大利亚支持。
莱索托支持。
沙特阿拉伯支持。
古巴不满意。反对不透明的大会进程,还有刚刚开始时的门卫的行为。反对种族灭绝。对于以下三点,古巴不满意:
1)没有明确的排放目标。可能升温5°,影响人类生存。
2)没有《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没有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3)300亿资金的来源不明。应当使发达国家承诺出资份额。
欧盟支持。
土耳其支持。
格林纳达支持“如果追求尽善尽美,我们就不是生活在地球上,而是在云上了。”
美国支持。表示支持绿色气候基金和减排和三可。
阿联酋支持。
塞内加尔支持。
菲律宾支持。
科尼亚支持。
中国支持。感谢墨西哥和各国部长,促成了均衡的协定。应在巴厘路线图基础上,深度履行公约,议定书,发扬合作精神。
日本支持。
印度:“墨西哥有句话,对于墨西哥而言,世界最大的挑战是离它北部的国家很近,但离上帝很远。今天上帝离墨西哥很近。”
“我信佛,看来今天佛神都来了。”
“墨西哥建立了多边信任,建立起了建设性妥协。支持这份草案。”
厄瓜多尔支持……
非正式缔约方会议结束。分成各联络组讨论。
早上,通过并采纳了LCA/KP案文。好消息。
玻利维亚发布了强烈谴责的声明:
(to be continued)
An interview with Dr.Rama,UNEP explaining UNFCCC, legal form and so on. Record coming soon.
Posted on 11. Dec, 2010 by amilyyang in China | View Comments
An interview with Dr.Rama from UNEP, explaining about UNFCCC, legal form and so on. Record coming soon.
An interview with Dr.Rama from UNEP, explaining about UNFCCC, legal form and so on. Record coming soon.
When talking about UNFCCC, Dr. Rama mentioned that it is not the UNFCCC or the Secretary to blame or focus concerning COP15, but rather the countries making the process.
When we were about to finishe the interview, we met the current Secretary, our beloved Christiana.
Interview text and record coming soon.
Amily
专访外交部气候谈判特别代表黄惠康博士(下)
Posted on 10. Dec, 2010 by amilyyang in China | View Comments
12月10日,Moon Palace(大会主会场)里,早上的大会继续开着。黄惠康博士就坐在会场的中国代表团席位上。
(背景旁白:大会有开放会议opening meeting 和闭门会议closed meeting之分,一般带黄色牌子的NGO观察员可以参加开放会议。会场用一条黑带子隔开,前面是有桌子有牌子有电的代表团位子,后面是只有小凳子的观察员席位。如图)
早上的会议,从10点到现在还都是各国环境保护机构和部门宣读呼吁和主张。——大会主席规定,每个人发言不能超过2分钟——超时麦自动呛声。
昨晚11点的时候,看到黄惠康代表在大会上对于台湾所做的声明——在下午的访问中,我的一个疑惑就是,为什么经常听到“台湾”这两个字在会场上空飘扬。
Q4:在高层部长会议上,帕劳总统提出台湾的绿色经济发展良好,帕劳和台湾进行了良好的合作。在前天的大会上,也听到有岛国提议‘台湾应当被列入正式观察员参加大会,比如已经是世卫组织的正式观察员,台湾有必要被列入大会席位中。” 问题:台湾问题为什么会在气候变化会议上提出?有什么特别之处么?对于台湾运行良好的绿色经济,大陆是否有学习或合作?
A4:事实上,台湾问题在大会上一共有5次提出,今晚我们将在大会作出统一郑重回应。不仅仅在气候会议上,台湾一直在做“拓展国际空间”的努力,特别是新兴的“民用航空”和“气候变化”领域。目前和台湾有邦交的国家还有几十个,所以仍然时常能听到这样的呼声。但是,一定是要坚持“一个中国”,任何试图“一中一共”的说法都绝对不能接受。
至于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我们欢迎一切探讨合作,但一定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
Q5:气候变化从最早讨论科学基础和灾害,到现在已经囊括了科技,资金,减缓基金,知识产权这样庞大的体系,UNFCCC也似乎没有办法驾驭这些非常细节和实际的问题——有学者建议改成WTO法体系或是改联合国谈判为双边或多变磋商。您怎么样看待UNFCCC的未来?
A5:WTO法和气候变化领域邮件啥,但更多的是不同。贸易注重的还是私人和市场的关系,可以用法律来强制调控。但是气候变化谈判更多的还是国家的政治,不能像私人行为一样交由私法来控制。比如,不同维度地区人为了取暖所消耗的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是显然不同的,如果强行划定一条线,不仅仅是不公平,更是不可行的。WTO法也是历经了长时间的演变和讨论才到达今天的地步,同样也会是气候变化法。
——我是专访和群访的分割线————
在专访后,黄惠康博士和中国青年团+美国青年进行了非常深入浅出的讨论——我听过的最清晰概括抓重点的气候变化知识概括——建议小白们一起背诵之~(文字整理:杨岩岩,王怡婷)
黄副团长首先为大家讲述了他作为谈判专员对气候变化国际问题的看法:气候问题是个科学事实,它是本世纪人类共同面对的最大问题,它的产生主要因为人类的活动。他以“一个核心、两大阵营、三股主要力量、四个矛盾、五个核心议题”进行了概括。
——一个核心是发展问题,即气候变化的核心实质是各国的发展。
——两大阵营即南北两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三股主要力量是欧盟及小岛屿国家,美国和伞形集团,广大发展中国家。欧盟积极原因有三:绿色的民意基础、绿色经济转型走在世界的前列、希望通过气候变化问题增强其世界领导力。小岛屿国家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因为它影响的不只是发展,而是国家存亡,从马尔代夫前两天象征性的在水下庆祝国庆即有此意。美国和伞形集团因为国内传统的重能源的生产结构和国内高碳的生活模式,不得不对气候变化有战略性的、利益性的导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大国中国因为经济的迅速成长伴随了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而因此也成为了个别发达国家在推卸道义责任、历史责任、法律责任进行减排、适应的条件和借口,为了有更多发展空间发展中国家对问题尤为关注。
——四个矛盾:南南矛盾,发展中国家间矛盾;南北矛盾;北北矛盾;大国间的矛盾,如中美之间。
——五个核心议题:共同目标,减排,适应,资金,技术。
共同的长期目标包括温度上升几度(大家一直在2度还是1.5度间进行徘徊,小岛当然希望1.5度,其他国家的想法是达到2度再说,现已定为2度),二氧化碳浓度(以2度为计算,二氧化碳浓度为450ppm),峰值在哪年达到等。
减排是重中之重,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必须要先发展才能减排,吃饱肚子才能谈低碳模式,但我们不会走发达国家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老路。
适应问题主要对待的是发展中国家,他们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受害者,而对这个问题的适应来自森林、土地等各个方面,如REDD+,LULUCF。
资金和技术都是和能力建设相联系,这是发达国家应该承担的对发展中国家的帮助。
随后青年团团员问了三个问题请黄副团长进行解答:
1、 中美之间最大的共识和矛盾所在?
黄:中美之间的最大共识是气候变化问题上大家都要有所作为,在透明度的问题上我国和美国已达成政治上的共识,美国应实行MRV原则,具有法律的义务;发展中国家接受了资金和技术的,用MRV,没有接受的,像中国,实行ISA原则,不受法律的约束。但双方在具体实行的细节上需要更多的谈论。
2、 如何处理政府与媒体的关系?
黄:我们和媒体本着透明、公开、包容的原则进行互动,我们非常重视媒体的作用。媒体对民众意识的唤醒、沟通社会政府、在为谈判注入推力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我们要和媒体有良好的互动,即达到一种balance,媒体不要为了新闻去报道,更不能为了新闻眼做失实的报告。在这还有个技术问题,就是双方在沟通的途中会遇到翻译对语义、语气等方面的不精确出现的问题。
3、 民间团体、尤其是青年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主要作用?
黄:我是高度评价民间社会、尤其是青年人积极参加气候变化的行动。青年人是祖国的明天,生命在繁衍中延续下去,我们能留给后代的不是洋房轿车,而是一个很好的生态生存环境。在这方面有两个重要工作要做,一是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明白生态是最好的资源。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很好的低碳生活方式,通过青年或者民间团体的作用推广到全社会,那地球的环境会越来越适宜生存。第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是科技创新,若青年一代能开发出新的资源比如电动轿车,这是一场从工业革命到生态革命的转变,这才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出路。
Negotiator Tracker - Amily Yang
杨馥荣,现就读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自2009年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媒体组员参与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以来,致力于推广气候变化意识,并在2010年发起了”我对你说“图片活动。(意在使大众有机会发声,表达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关切,观点甚至疑问。...阅读更多»
Negotiator Tracker - Cheng Guan
关丞,北京人,24岁,在美国华盛顿特区攻读国际环境政策硕士,研究兴趣主要为国际气候谈判尤其是资金机制相关的问题。曾经在中国环境部,纽约联合国总部,以及斯里兰卡的非政府组织工作实习及开展研究和评估工作。2009年,她在联合国秘书处为UN私营合作伙伴在处理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效力评估期间,聆听了首脑间气候变化峰会。......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