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前想后 the process
Posted on 05. Oct, 2009 by Fontane Lau in China
The world is watching, but behind the lens, are they watching the protesters or the urge for combating climate change
在首个星期,所谓的观察中国代表团,其实一直都在议事厅内学习怎样去跟谈判议程,因为我并不想不知就里就去跟中国的代表团攀谈,很怕浪费了机会,又留下不好的印象。可是,在这一个星期的摸索期间,我却有很多意外收获,我也相信未来的一个星期,我可以更有准备的去理解中国代表团及G77发展中国家团的立场,有助提供更有系统的解说,不会那么随波逐流。
其实要观察中国代表团,我相信跟其他在这里写东西的一众同仁不一样,我主攻是分析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角力,在一轮轮的谈判进程中,有什么可以做得更完善。
花了一星期去找不同环保团体的支持及指导后,昨天是我首次感到抓得住谈判脉搏,也分辨得到那些国家在某些议题上是联盟。
题目是思前想后,是一个让人可以深入了解各国代表每一言每一句的动机,还有潜在的影响。
中国跟G77发展中国家组织的联盟,其实立场都很鲜明,就是由发达国家肩负减排的责任,而发展中国家则会在发达国家提供科技、财力上的支持下,推行改善碳排的措施,在国内推行国情许可的减排方案。
在余下的一个星期,我也会努力寻找机会多跟中国代表团交流,希望可以更多机会去探索中国的立场。今天参与一场会议时,主席女士讲了一番话,让大家都了解到时间紧迫。她说今天会议的目的是缩短条文,但一众已发言的国家都是要更改条文,令条文更冗长了。
要是大家问我对这个星期的会议可有希望,我可以说,进度大约都是依旧缓慢,确实是有点让人担心能否为哥本哈根的气候变化会议立下好一点的基础。美国的顽固,成为这次气候变化谈判最大的阻力。而观其国情,气候议案也大槪要在哥本哈根会议完结以后才有机会获得通过,那将会是让人很失望的一个结果,因为一直的拖延,只会让日后要花更大的力度去逆转气候问题,甚或错过了可以逆转的时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