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代表团成员首次对话 First conversations with the Chinese delegate
Posted on 11. Oct, 2009 by Fontane Lau in China
Mr Qian - Closing plenery, sitting behind Chinese's lead negotiator Mr SU Wei
在10月8日在偶然的机会下,得到机会跟外交部条约法律司三等秘书 – 钱国强先生作了简单的交流,内容粗略组织如下:
Fontane:对于由发达国家在谈判上的表现,有何感想呢?
钱:[认为工业国家要以德服人]
不能在一边要求大家要为气候多做事,自己却一直在退,这是说不通,也怎样可以要求发展中国家要不断提升,自己就一直不遵守,又拆毁共同协议好的条文,一直再加新的东西,那要多10-20年才可以达成共识吗?
以建房子为喻
高楼要得建成,还得靠房子的根基,不可能在房子快建好时,就把根基拿掉
现在好好的有一个京都议定书及公约去遵守,可是…
外国在玩数字游戏,指出日本、欧盟、澳纽都说减很多,但其实仔细看,就会发觉他们靠的是抵销的方法,一直在外国进行碳排抵销,要是我们参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那些国家的减排指数都不乎合条约订明的.
Fontane:你认为有什么因素影响谈判?
钱:[气候变化衍生的商业 - 以中国鸦片战争为喻]
当年英国以鸦片打开中国印度市场,现在只是以绿色事业去打开更多的市场。发展中国家现阶段还是要靠外国的科技,才能推动改善气候变化的事业
Fontane:国内在推行改善气候变化的工作,正面对什么阻力呢?
钱:现在国内也不能光靠可再生能源,因为还是要支付外国的专利费,生产成本很高,不是每家每户都可以有能力负担
Fontane:有什么想对年青一代、平民百姓共勉之?
钱:[寄语中国人要有自信]
中国人要独立,有独立思考,还有要认清国情,比如说,外国在道德高楼下批评中国用石油用煤炭,可是他们也是一直的为中国提供这些资源。
作为年青一代,看这位长得年青的中国代表,听到国情,及国际新貌,我有几个感受
- 有些话是符合我预期的国情
- 有些话是改变了我对大陆中央官员的印象,虽然我是有点战战兢兢的去跟他攀谈,钱先生也愿意花一点时间跟我这个新手作一些槪略分析
- 对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谈判拉剧,有时他也会有咬牙切齿的时刻,有时除了引用比喻,也会有回顾200年前的史事,说明国际间的角力可能不曾改变,变的只是方法、口号
- 听到谈判代表的话,我也得到不同的角度作比较,用不同的视野去思考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的角色。稍后时间,会为大家送上另一篇访问 –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办公室的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 - 杨富强博士
- 在会议开始到最后一天,我都在中国代表团附近,虽然一直都没有找到机会展开对话,但在众多会议里头,中国代表团给我的印象是她不能独善其身,在气候会议谈判时,跟七十七国集团在大是大非的议题上,连手抗衡发达国家,确实需要有所取舍
- 中国跟印度背负的是 “发展力度强劲的发展中国家”,因而在谈判中受到其他发达国家不点名的要求要负更多责任,使谈判目标被模糊掉。其实,这正正是钱秘书跟我提出的一个东西方国家的差异,西方国家善于利用PR – public relationship,明明是不对的事,也能含糊其词,包装成对的事。在我看来,也有不少例证,简单的看来,发达国家总能利用不同的英文生字,去扭曲整个意念 – 明明发达国家该资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科技去力抗气候变化,美国代表竟然说成是贷款,菲律宾代表 (也代表中国及七十七国集团)立刻反抗,说不要玩弄字眼,叫美国分清楚自己的责任是 contribute,而不是他意思的借贷,借是要还的, contribute 是捐赠。
- 我现在看到的中国,不只是中国,还有其他发展中国家。因为,看来发展中国家需要集结所有力量、资源及研究,才能顶着发达国家的欺压
- 我这个 tracker 最后感到我追踪的不是中国,还有其他发展中国家呢.. 请大家多给我意见,因为我相信比我更懂这个议题的朋友,一定大有人在,只是我在这里多点发言,但只有你们才可以丰富这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