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第一周回顾 | Reviewing Week 1 (still have meetings on Sat)
Posted on 11. Dec, 2009 by Fontane Lau in China
Actions created scenes that left unforgotten, what's up for next week
在过去一个星期,好像发生了很多事,却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中国在不同的会议上都发言了,我所去的大会上、吹风会上、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的代表团都是本着同一宗旨去发放消息或作出谈判言论。
内容在前几篇网志都有提及过国家代表团一再重申中方在这个气候变化峰会上的立场,就是于2020年前达到碳强度的下降 – 对比2005年,每个单位GDP减40-45%温室气体排放,于谈判战略方面,中国仍是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联盟进行合作。面对不少国外媒体及发达国家的压力,认为中国不能把自己视为一般发展中国家,而是需要肩负更大的减排责任,有报导指美国更有官员公开说中国将不会于适应基金中分得一文,中国的代表于几个新闻发布会上其实有一点不尽相同的响应,但原则大致一致 – 就是中国认为适应基金仍发达国要为其历史排放的问题作补偿,中国并不是跟发达国讨钱,这并不是捐献、慈善。今天听到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响应同一条问题时,就以「发达国家的人民上 Gym 作运动是很普遍的,这样也会有碳排放;另边厢,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于煮食时仍要烧炭煮食,这样也是碳排放。我们必须要正国情不同。」我解读的意思除了国情不同,重点是前者是享受生活而产生碳排,这是可以避免的;另一边厢,发展中国家因为地区有不同的发展情况,这些碳排是生存所需,比如说连电网及食水供应都仍未建设好。
说到中国的减排路是要于2020年达到40-45%的减少碳强度目标(对应2005年水平),这个值得一提的就是能以中国自己的国力达到的目标,并未有把国外的适应基金计算在内。意思就是说,要是中国得到国外的资金支持发展降低碳排的话,理应能作更强的减排目标。中方也有表示这些适应资金该优先给予最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至于中国能否分一杯羹,分得多少,什么时候得到资助,正是会议其中的重点所在 – 到底发达国于短期、中期及长远投放于适应基金的数目有多少,是于现存的体制拨出来,还是于公约框架底下成立一个基金,均为发展中国家所关注的,因为发展中国家都不相信现存体制去监管适应基金是公平及恰当,而现在发达国愿意放在枱面的适应资金金额又被认为不足够。且看会议到下周会有什么进展。
至于国家代表团的表现,这次跟上一次于曼谷看到的有点不一样,可能上一次是中途会议,规格不像这次那么高,没有很多媒体到场关注。中国这一次会议上主动的新增中国新闻及交流中心,算是一个官方的新闻发放渠道,这样比起默不作声来得明智,因为当国家变得透明及开放消息渠道,外国媒体就不能藉此抄作新闻,让中国在谈判上,承受少一点压力,即使]传媒的操作难免要哗众取宠,夸大其词,但至少也有自己的渠道,在自己的地方还击。
明天虽是周末,可是会议会继续进行,而且一众 Trackers 均认为明天所有关注气候变化的人士都聚集在会场外面举行各式各样的活动时,会场内的人必定会吁一口气,并有机会趁此机会作出诚意欠奉的共识,所以我们都在挣扎到底留守这个大本营,还是身体力行去支持大家。我想我会先去看一下户外的活动,然后带着他们的诉求回去会场继续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