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 | Consistence & persistence
Posted on 25. Dec, 2009 by Fontane Lau in China | View Comments
经过几天的沉淀,回首过去几个月的经历,因为亲身感受到气候变化问题的迫切,政治角力拉扯失据,我深深明白到要力抗气候变化,要求我们更持久、更普及的教育及推动改变生活、营商及施政。
气候变化来自生活点滴
大家可能会误以为要对抗气候变化是以国际法主导,而遗忘了气候变化的成因,也误会了对抗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遥不可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京都议定书,其实是一个国际政府表示认同气候变化需要多边会谈去促进合作,也订明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谁属、有必要作出减排及提供援助的责任,还有谁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并需要什么援助,订定减排量及时间表等等。这是政府间的协议。
千万不要以为我们要什么生活都不要,要作重大牺牲才能改变气候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免除不必要的需求,善用资源,选择多吃蔬菜少吃肉、精明选择合能源效益的电器、善用视像/电话会议去取代到外地公干也是利己、利人、利地球的简单法门 (回想我当日也是透过视像会议参与面试,不用影响我在澳洲的学业,又不用错过气候Tracker 的选拔过程)。
政府也应该积极开拓与市民讨论环保施政,把环保教育普及化,也许会得到比预期多的可取的建议- 我相信没有一个市民会想看到自己生活的地方承受不住气候变化的影响。平常再多的意见,只是代表各自对环保议题的认识程度及角度不同,而不是单纯的抗争心态。
虽然有关哥本哈根的气候峰会的报导开始回复平静,真正的工作现在才开始。我不同意别人只说哥本哈根是一个失败,这只会让所有讨论在这一阶段终结。正因为这次会议没有达成一个公平、进取及具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也可幸的是没有达成一个很糟糕的条约,要我们再多等4-5年才能作更改,下一年度在墨西哥举行的气候大会,届时确实是危急存亡之秋,将会是不容有失的时机。
谈判勇者 – 岛国代表
大家可能会发现我总是引用一位太平洋岛国图瓦鲁代表 Ian Fry 的发言,他成为各国气候 Trackers 的偶像,因为他总能讲出发人深省的话。在闭幕会议上,他说:「我们现在于正在迅速沉没的铁达尼号上,但我们不能放下救生船,因为有一位海员认为我们根本不是在沉船,更认为我们要作非正式会议去决定我们是否在沉船。」既然气候谈判落得如此讽刺的下场,我们作为市民更要肩负促使政府及商界推动环保政策,我们也要落力配合,切实活出低碳生活及发展低碳经济。
待续 | To be continued…
Posted on 18. Dec, 2009 by Fontane Lau in China | View Comments
自从绝大部份的非政府组织都被拒诸门外后,大家都尽量在会议场外集结所有力量及智慧去应对当前的僵局,因为即使元首都已云集哥本哈根,可是不见得成果变得明朗。在烛光晚会上,有些人以绝食作、唱歌、发表讲话去表达诉求,但所要传达的讯息只有一个,我们需要各国释出如应对金融危机那样的迅速及一掷千金,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是大的挑战,比起金融危机为我们的财富带来短暂的打击,影响更为深远。
我们为了给下一代一个生存的机会,今天各人在地球不同的地方集合在此,有人要跨越半个地球去到丹麦出席这个会议,却在最重要的关头望门轻叹。今天是原订最后一日的会议,但各国仍未就协议达成共识。潘基文更要求一众谈判员不要于星期日前离开。
那佪烛光间会上,有人提到一个谈判会议的成功与否,与公民运动成功与否挂钩,要是这次会议失败,代表公民运动要更进取而不暴力,不失方寸。
会议现在进入一个完全封闭的状态,就连谈判员也不能进入元首级的闭门会议,在场外看着一切的事都不在自己掌控下,也许他们开始知道我们那时在场外等待的心情吧。会议结果仍然待续。
奥巴马与温家宝在会议场内作双边会谈 | US-China bilateral meeting
Posted on 18. Dec, 2009 by Fontane Lau in China, bits | View Comments
据白宫报导,奥巴马与温家宝在会议场内作双边会谈,并「取得进展」。这个为时55分钟会谈于下午1.35结束。白宫人员称是次讨论为具建设性,并按奥巴马于讲话中列出的三个范畴 – 各国减排目标, 核实机制以及资金问题。奥巴马及温家宝随后逐一会见各自的谈判团队,以及其他国家的代表,目的是寻求共识。白宫官员续说,这是迈进了一步及有进展。他目的是是于今天达成共识。